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携手,利用DNA分子自组装技术,首次实现了三维纳米电子器件的自主构建。
3月15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持、宁夏超导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的“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装备、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宁夏银川市举办。
在最新一期《设备》杂志发表的研究中,德国波茨坦大学团队报告了他们模拟月球尘埃制造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这项创新为太空探索中的能源供应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特别是考虑到将重型材料送入太空的挑战。
我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其发布的开源大模型堪称“低成本、高效率”的典范,仅用超低训练成本和能耗,便实现了一流性能。一时间,欧美芯片巨头股价震荡,舆论场争论不休:电力还会是AI发展的紧箍咒吗?
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有多种成本低且储量丰富的材料,可利用湿度变化,直接从空气中捕碳。他们称之为“最富潜力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之一”。
3月29日,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祁核团队提出将高熵策略引入高温压电陶瓷设计领域,并制备出了新型高熵高温压电陶瓷材料。
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如今,一台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1500克的“小精灵”来到这一曾经的小型机器人“禁区”,为深海探索带来更多可能性。
由中航工业研制的AG600-1005架机在陕西蒲城民机试飞中心完成可燃液体排放表明符合性试飞,滑进停机坪稳步停好关车,标志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圆满完成取证前全部试飞科目,向适航取证目标又迈出关键一步。
“背包气象站”“地温CT系统”“海洋牧场卫士”等一系列“黑科技”,正成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好帮手”,为城乡居民生活、农业渔业生产等带去气象服务的关怀与温度。
作为智慧养老的重要一环,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能提供全天候守护,助力老年人“智”享晚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智能健康监测领域,推动设备品种日益丰富和产品不断更新。